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尘车间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十万级无尘车间的空调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无尘车间的送风装置主要包括回风管、送风管、空调和空气净化器,回风管的出风端与空气净化器的进风端连接,空气净化器的出风端与空调的进风端连接,空调的出风端与送风的进风端连接,外界的空气经过空气净化器净化后再通过空调制冷,然后通过送风管出入无尘车间内。由于送风管只通过一个送风口向无尘车间内送风,使得无尘车间内的各个角落的风量不均匀,无尘车间内不能实现快速制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十万级无尘车间的空调送风装置。送风管设置有多条送风支管同时向无尘车间内送风,使无尘车间的各个角落保持风量的均衡,可以实现快速制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十万级无尘车间的空调送风装置,包括回风管、送风管、空调和空气净化器,所述回风管的出风端与所述空气净化器的进风端连接,所述空气净化器的出风端与所述空调的进风端连接,所述空调的出风端与所述送风管的进风端连接,所述送风管设置有至少两条送风支管,每条所述送风支管的出风端设置有出风盒,所述出风盒的其中一个表面与所述送风支管连接,与送风支管相对的表面设置有出风口。
所述送风支管对称设置于所述送风管的两侧。
所述出风盒表面的出风口设置为梯形。
所述出风盒表面的出风口设置为正多边形。
所述出风盒表面的出风口分为内圈的出风口和外圈的出风口,内圈的出风口为正多边形,外圈的出风口为梯形。
所述送风支管的出风端与所述出风盒之间设置有风量调节阀。
所述空气净化器包括净化框体、第一级净化吸附帘和第二级净化吸附帘。
所述空调设置为水冷式空调。
所述空调的出风端与所述送风管的进风端之间设置有加压风机。
所述回风管的进风端设置有百叶窗式进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风管设置有多条送风支管,而且送风支管的出风端设置有出风盒,出风盒的其中一个表面与送风支管连接,与送风支管相对的表面设置有出风口,通过出风盒可以同时向无尘车间的各个方向送风,使无尘车间的各个角落保持风量的均衡,可以实现快速制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在图1和图2中包括有:
1――回风管 2――送风管
3――空调 4――空气净化器
41――净化框体 42――第一级净化吸附帘
43――第二级净化吸附帘 5――送风支管
6――出风盒 7――出风口
8――风量调节阀 9――加压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见图1和图2,一种十万级无尘车间的空调送风装置,包括回风管1、送风管2、空调3和空气净化器4,回风管1的出风端与空气净化器4的进风端连接,空气净化器4的出风端与空调3的进风端连接,空调3的出风端与送风管2的进风端连接,送风管2设置有至少两条送风支管5,每条送风支管5的出风端设置有出风盒6,本实施例的出风盒6为六面体,出风盒6的其中一个表面与送风支管5连接,与送风支管5相对的表面设置有出风口7。
优选的,送风支管5对称设置于送风管2的两侧。
出风盒6表面的出风口7设置为梯形。
当然,出风盒6表面的出风口7也可设置为正多边形。
最优的,如图2所示,出风盒6表面的出风口7分为内圈的出风口7和外圈的出风口7,内圈的出风口7为正多边形,外圈的出风口7为梯形。
送风支管5的出风端与出风盒6之间设置有风量调节阀8。
空气净化器4包括净化框体41、第一级净化吸附帘42和第二级净化吸附帘42。空气中的灰尘分别被吸附到第一级净化吸附帘42和第二级净化吸附帘42,保证送入空调3内的空气达到无尘车间的要求。
空调3设置为水冷式空调。
空调3的出风端与送风管2的进风端之间设置有加压风机9。加压风机9对空气进行加压,使空气快速进入送风管2,并且快速经送风支管5和出风盒6送入车间内。
回风管1的进风端设置有百叶窗式进风口。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本文标签:无尘车间